2024年11月20--22日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关键手段,而上云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上云,企业能够迅速获取云服务商的资源和服务,从而推动自身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全国多省市纷纷出台上云政策文件,全面深入推进各行各业企业上云。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上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上云是企业数字化关键一步
按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定义,数字化转型是坚持以价值效益为导向、以新型能力为主线、以数据要素为驱动、以业务变革为核心,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建设提升数字时代生存和发展的新型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创新与重构,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当前呈现三大趋势
随着数实融合的加速发展,当前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三大趋势。第一个趋势是从消费领域向制造领域延伸。基于电子商务、在线社交等技术,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在消费市场收获巨大成功,随着先进的传感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兴起,数字化逐渐深入制造业,特别是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制造业形态。
第二个趋势是由单一技术应用向集成创新转变。数字化转型初期依赖云计算、大数据等单一技术,现在则是多技术融合推动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例如,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备、数据、人员的全面互联,形成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创新应用模式。
第三个趋势是由局部优化向全链条重构拓展。过去的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产线自动化和销售数字化等环节,如今已渗透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全链条全流程中,不仅促进了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和跨部门的协作,还增强了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和效率。
上云踏出第一步
上云,通常意义指企业将其基础设施、平台系统和业务应用迁移到云计算平台,是“上云用数赋智”行动的基础和起点,驱动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开展流程创新和业务创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打开局面。
通过“上云”,企业可以享受灵活、可扩展的云计算资源,能够按需弹性调整资源使用,从而降低硬件投资和维护成本,特别有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门槛。此外,“上云”还帮助企业积累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数据,为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提供基础,给企业带来智能化改造的可行性,有力支撑“用数”与“赋智”阶段。
全面布局与协同推进
为加快产业建圈强链和制造强市建设,成都设立了“四上”工作专班,其中“上云”工作专班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市场化开展上云需求分析、水平诊断、方案制定、云化改造等服务,实施上云成效星级评定,支持企业核心业务向云平台迁移。
成都将企业上云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从四个方面全力推进。第一个方面是优化上云生态。成都持续将上云纳入工业互联网发展体系中,推动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扩大上云企业覆盖面,提升企业上云效率。成都还开展了“云行天府”等活动,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搭建供需对接桥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第二个方面是做好云资源供给。成都致力于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成运行超算智算双中心,稳步推进移动中国(西部)云计算中心、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等一批算力数据中心建设,正在形成“群—城”互补、“云—边”协同的全市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
第三个方面是实施上云攻坚。成都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诊断、“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持续实施工业企业免费数字化诊断,释放企业上云的内生需求。推进千企数改升级,引导企业通过应用新模式,实现上云上平台。
第四个方面是打造上云示范。成都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示范项目,开展星级上云评定,高标准培育多家星级上云企业,获评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打造一批上云标杆,通过示范带动,形成“点-线-面”上云应用。
编制“上云指南”明晰路径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上云,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心编制了《成都企业上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梳理了企业上云的内涵和路径,选取了典型的上云案例,编制了主要服务商目录,让企业上云目标更清晰,路径更便捷。
《指南》全方位、多维度阐释了企业上云的定义、价值、类别及流程;汇集了国家、四川省、成都市,以及企业多个层面出台的企业上云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介绍了典型上云企业如何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平台系统、业务应用上云,解决自身在实际生产经营各环节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业务协同的实践经验;汇总了在蓉开展企业上云业务的服务商名录,展示其核心产品服务及联系信息,方便企业上云时选择参考。
图1 成都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对企业而言,《指南》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和操作性,让其对上云的目的、意义以及流程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能够很好地帮助成都企业上云。
形成合力协同推进
在推动企业上云方面,成都各区(市)县正在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企业上云工作向更高水平、更广范围发展,主要从四个方面协同推进。
政策配套与落地。各区(市)县紧密结合成都市的上云政策,出台并细化地方性的配套支持措施,确保政策的有效传递,加强企业业务指导和服务保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问题,更大范围让企业享受到政策扶持。
宣传与培训并举。为了提高企业对上云的认知度和应用能力,各区(市)县开展了系列的宣传活动和培训服务,为企业提供上云方案咨询和定制服务。
强化属地责任和工作落实。各区(市)县根据指标任务制定工作推进措施,安排专人负责,并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效,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总结经验和借鉴先进做法。各区(市)县积极总结前期推动企业上云的工作经验,充分借鉴先发地区的成功做法,确保企业上云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实施。
实践成效与生态构建
成都积极推动企业“上云”,2023年新增上云企业2万余户,累计超过10万户企业实现了“上云”,在此基础上培育了48个智能工厂和110个数字化车间,打造了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31个优秀场景,2家单位获评国家“数字领航”示范,建成2座全球“灯塔工厂”,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点-线-面”构建上云新格局
成都市积极打造“一行业一平台”的试点示范,形成企业、行业、产业的“点-线-面”的上云应用新格局。通过选取不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作为平台建设方,建设行业云平台,带动行业内其他企业上云。这些行业云平台不仅提供基本的云计算服务,还针对行业特点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和行业应用。这种“点-线-面”的上云应用格局,不仅带动了行业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如在钢铁行业,成都积微物联投资数亿元打造积微物联CIII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其开放性吸引了众多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切实助推钢铁行业企业转型和产业链升级。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链接超11万家企业,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近27万台。平台帮助西昌一家企业打造智能工厂,将过去12个集控室合并为1个,节约人力和管理成本,年均降本增效超500万元。而钢铁大脑项目通过大数据模型分析,降低铁损和原料消耗,每年为钢厂降低成本超过170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示范企业彰显上云新动力
在成都市的上云进程中,示范企业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自身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还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金星清洁能源装备集团打造的“数字金星”平台,带动了355家供应商和62家客户上云,可实时调取所有零部件、设备、订单等信息,针对性提出排产计划,企业生产效率至少提高12%~19%。
天味食品借助云端计算处理和存储能力,实现了对营销活动的实时精准识别,使建店/抽检识别工作效率提升98%,提速高达96倍,识别成功率更是达到了98%。中密控股通过实施集团化管控体系与生产协同体系的一体化平台,成功链接客户 2500 余家、供应商 1100 余家、全国员工 1000 余人,实现 10 万多种物料的供应协同和成品件的智能管理,让原本集团内部生产协同 7~10天的周期迅速缩减到 1~3天。
关键场景打造上云新标杆
场景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单元,上云则是实现场景优化的关键路径,成都市在推动上云过程中,覆盖了多个关键场景。
基建上云。成都实现了全国首例“5G+云+AI”商用项目落地,通过5G基站的高速传输、云计算的强大处理能力和AI的智能分析,对二环路的路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智能识别道路病害。
设备上云。成都制造业企业将设备连接云端,提升运行效率和维护质量,如华融化学通过数采平台联网生产设备和仪器仪表,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核心业务数据打通,大幅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设计上云。成都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高达91.1%,奠定云平台协同设计的坚实基础,如中国航发涡轮院建立航空发动机综合设计平台,缩短研发周期并提高试验成功率,满足了跨行业、跨地域的协同研发需求。
业务上云。成都将业务上云视为企业星级上云评定的重要依据,它能提高运营效率,并实现数据驱动决策,如秦川物联借助算法和AI智能辅助功能,实时掌握车间物料和设备状态,把订单分解成工单自动备料,大幅缩短生产周期,推动其客户领域从医疗器械向新能源拓展。
多元服务共筑上云新生态
成都市的云服务生态系统日益完善,为企业上云转型提供了多元服务支持。
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提供基础的云计算资源和服务,包括计算、存储、数据库和网络等基础设施。
全国性云服务商。阿里云、腾讯云等全国知名云服务商在成都提供高级云服务,涵盖安全、备份、容灾等领域,同时提供上云方案和云化改造服务。
本地平台服务商。如中材智科建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渔光物联智能光伏集中运维平台等成都本地云服务平台,面向特定行业提供更贴近地方需求的定制化服务,强化企业的云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
公共服务平台。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覆盖生产经营全链条各环节的工业互联网服务。截至2023年11月,已入驻平台服务商200余家,汇聚服务资源10 000余项,服务企业近9000家。
企业上云的发展与未来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上云已不再是简单的IT资源迁移,而是涉及企业战略、业务创新、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的深层次变革。为此,我们对成都企业上云下一步发展做出五点思考。
从业务上云到业务创新。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上云实践主要集中在IT资源的云化,而业务层面的云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成都市应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弹性、可扩展性等优势,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创新,实现业务的敏捷响应和持续优化。
设备上云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在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设备上云是实现智能制造和多种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关键。成都市可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设备上云的试点示范,通过将工业设备接入云平台,实现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优化,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
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是当前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云计算发挥价值的关键。成都市可推动企业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集成,通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发掘潜在的业务优化和增长点,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强化云服务生态合作。一个健康、完善的云服务生态系统是企业上云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成都市可进一步整合运营商、全国性云服务商、本地平台服务商等资源,构建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的云服务生态,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云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
加强安全与合规性。随着企业数据量的增加,数据安全和合规性成为上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成都市需要加强对企业上云安全的指导和监管,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